![]() 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监测器,底板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筒体,第一筒体的顶部为开口构造,且第一筒体与通孔相连通,第一筒体内放置有第一诱饵料,第一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孔,底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筒体,第二筒体的底部为开口构造,且第二筒体与通孔相连通,第二筒体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诱虫灯,第二筒体内固定安装有位于诱虫灯下方的网板。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用性好,便于把白蚁引诱至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能够对白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并且能够进行灭蚁,不会造成土壤、地下水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公开号:CN214339554U 申请号:CN202120150157.8U 申请日:2021-01-20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刘国伟 申请人:Guangxi Lanbow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A01M1-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蚁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 [n0002] 白蚁亦称虫尉,白蚁是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昆虫之一,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网翅总目,是一种半变态完全社会性昆虫,白蚁是危害具有隐蔽性、广泛性和严重性的特点,白蚁长期生活在黑暗环境中,过着隐蔽生活,物体受到白蚁危害,表面形似完好,里面千疮百孔,一旦被人发现,损失已是相当严重,白蚁的危害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例如白蚁对建筑物的破坏,特别是由于其隐蔽在木结构内部破坏破坏其承重部位,往往造成房屋突然倒塌,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白蚁可以危害甘蔗、花生等农作物,对香樟、水杉、杨梅等林木、果树的危害也相当广泛和严重,白蚁还能够对江河堤围、水库土坝、交通设施、电讯设备造成破坏。 [n0003] 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对白蚁进行监控与防治时,通常是采用化学药物防治的方法,例如向土壤中喷洒灭蚁药剂或者灭蚁药液,然而化学药物防治的方法会造成土壤受污染,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n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n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解决了在对白蚁进行监控与防治时,通常是采用化学药物防治的方法,例如向土壤中喷洒灭蚁药剂或者灭蚁药液,然而化学药物防治的方法会造成土壤受污染,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的问题。 [n0006] (二)技术方案 [n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监测器,底板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筒体,第一筒体的顶部为开口构造,且第一筒体与通孔相连通,第一筒体内放置有第一诱饵料,第一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孔,底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筒体,第二筒体的底部为开口构造,且第二筒体与通孔相连通,第二筒体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诱虫灯,第二筒体内固定安装有位于诱虫灯下方的网板,网板的顶部放置有第二诱饵料,第二筒体内设有位于网板下方的收集盒,收集盒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构造,收集盒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挡板,收集盒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杆,支杆远离收集盒的一端与第二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筒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和防护罩,蓄电池组位于防护罩内。 [n0008]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对称设置在第二筒体的两侧,两个安装孔内均贯穿有插杆,两个插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手柄。 [n0009] 优选的,所述第二筒体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清理口,第二筒体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盖板,盖板与清理口相适配。 [n0010]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上安装有多个控制按钮。 [n0011] 优选的,所述圆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圆孔呈等间距环形阵列排布。 [n0012] 优选的,所述支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杆呈等间距环形排布。 [n0013] (三)有益效果 [n00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n0015] (1)、该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通过在地面上挖设一个深度略大于第一筒体高度的坑,把第一筒体放置在挖设的坑中并用土壤掩埋,利用两个插杆插入土壤的地面上,从而可把该设备整体进行稳固放置在地面上,通过开启监测器和诱虫灯,利用第一诱饵料可把白蚁引诱至第一筒体附近,使得白蚁经过多个圆孔爬入第一筒体内,通过监测器可对白蚁进行监测,在诱虫灯发出的引诱光线下,使得白蚁爬至第二诱饵料上,白蚁在啃食浸泡有灭蚁药液或者喷涂有灭蚁药剂的第二诱饵料后会死亡,利用收集盒可对死亡的白蚁进行收集,从而可起到对白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并且能够进行灭蚁,不需向土壤中喷洒灭蚁的化学药物,不会造成土壤、地下水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n0016] (2)、该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通过定期把插杆从土壤中拔出,并把第一筒体从地面土壤拔出,拆卸下第一筒体,可对第一诱饵料进行更换,通过拆卸下盖板,便于对第二诱饵料进行更换,通过拆卸下第二筒体,然后再拆卸下挡板,便于把收集盒内收集的白蚁清理出。 [n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3为收集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n0020] 图中:1、底板;2、通孔;3、监测器;4、第一筒体;5、第一诱饵料;6、圆孔;7、第二筒体;8、诱虫灯;9、网板;10、第二诱饵料;11、收集盒;12、挡板;13、支杆;14、蓄电池组;15、防护罩;16、插杆;17、盖板;18、控制开关。 [n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2]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2,通孔2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监测器3,底板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筒体4,第一筒体4的顶部为开口构造,且第一筒体4与通孔2相连通,第一筒体4内放置有第一诱饵料5,第一筒体4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孔6,底板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筒体7,第二筒体7的底部为开口构造,且第二筒体7与通孔2相连通,第二筒体7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诱虫灯8,第二筒体7内固定安装有位于诱虫灯8下方的网板9,网板9的顶部放置有第二诱饵料10,第二筒体7内设有位于网板9下方的收集盒11,收集盒11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构造,收集盒1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挡板12,收集盒1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杆13,支杆13远离收集盒11的一端与第二筒体7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筒体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14和防护罩15,蓄电池组14位于防护罩15内。 [n0023] 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对称设置在第二筒体7的两侧,两个安装孔内均贯穿有插杆16,两个插杆16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手柄,第二筒体7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清理口,第二筒体7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盖板17,盖板17与清理口相适配,防护罩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18,控制开关18上安装有多个控制按钮,圆孔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圆孔6呈等间距环形阵列排布,支杆1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杆13呈等间距环形排布。 [n0024] 使用时,监测器3、诱虫灯8、蓄电池组14和控制开关18依次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构成回路,控制开关18上的多个控制按钮可分别控制监测器3和诱虫灯8的开启和关闭,第一诱饵料5和第二诱饵料10均为松木块,且第一诱饵料5为无毒松木块,第二诱饵料10为浸泡有灭蚁药液或者喷涂有灭蚁药剂的松木块,网板9上网孔的直径和多个圆孔6的直径均大于白蚁的体积,通过在地面上挖设一个深度略大于第一筒体4高度的坑,把第一筒体4放置在挖设的坑中,使得底板1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把第一筒体4填埋在土壤中,利用两个插杆16插入土壤的地面上,从而可把该设备整体进行稳固放置在地面上,然后开启监测器3和诱虫灯8,利用第一诱饵料5可把白蚁引诱至第一筒体4附近,使得白蚁经过多个圆孔6爬入第一筒体4内,通过监测器3可对白蚁进行监测,在诱虫灯8发出的引诱光线下,使得白蚁沿着第一筒体4的内壁并经过通孔2和网板9上的网孔爬至第二诱饵料10上,白蚁在啃食浸泡有灭蚁药液或者喷涂有灭蚁药剂的第二诱饵料10后会死亡,利用收集盒11可对死亡的白蚁进行收集,使得死亡的白蚁存留在收集盒11内,从而可起到对白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并且能够进行灭蚁,不需向土壤中喷洒灭蚁的化学药物,不会造成土壤、地下水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通过定期把插杆16从土壤中拔出,并把第一筒体4从地面土壤拔出,然后拆卸下第一筒体4,可对第一诱饵料5进行更换,通过拆卸下盖板17,便于对第二诱饵料10进行更换,通过拆卸下第二筒体7,然后再拆卸下挡板12,便于把收集盒11内收集的白蚁清理出,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n0025] 综上可得,该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通过在地面上挖设一个深度略大于第一筒体4高度的坑,把第一筒体4放置在挖设的坑中并用土壤掩埋,利用两个插杆16插入土壤的地面上,从而可把该设备整体进行稳固放置在地面上,通过开启监测器3和诱虫灯8,利用第一诱饵料5可把白蚁引诱至第一筒体4附近,使得白蚁经过多个圆孔6爬入第一筒体4内,通过监测器3可对白蚁进行监测,在诱虫灯8发出的引诱光线下,使得白蚁爬至第二诱饵料10上,白蚁在啃食浸泡有灭蚁药液或者喷涂有灭蚁药剂的第二诱饵料10后会死亡,利用收集盒11可对死亡的白蚁进行收集,从而可起到对白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并且能够进行灭蚁,不需向土壤中喷洒灭蚁的化学药物,不会造成土壤、地下水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通过定期把插杆16从土壤中拔出,并把第一筒体4从地面土壤拔出,拆卸下第一筒体4,可对第一诱饵料5进行更换,通过拆卸下盖板17,便于对第二诱饵料10进行更换,通过拆卸下第二筒体7,然后再拆卸下挡板12,便于把收集盒11内收集的白蚁清理出,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用性好,便于把白蚁引诱至第一筒体4和第二筒体7内,能够对白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并且能够进行灭蚁,不会造成土壤、地下水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2),通孔(2)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监测器(3),底板(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筒体(4),第一筒体(4)的顶部为开口构造,且第一筒体(4)与通孔(2)相连通,第一筒体(4)内放置有第一诱饵料(5),第一筒体(4)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孔(6),底板(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筒体(7),第二筒体(7)的底部为开口构造,且第二筒体(7)与通孔(2)相连通,第二筒体(7)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诱虫灯(8),第二筒体(7)内固定安装有位于诱虫灯(8)下方的网板(9),网板(9)的顶部放置有第二诱饵料(10),第二筒体(7)内设有位于网板(9)下方的收集盒(11),收集盒(11)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构造,收集盒(1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挡板(12),收集盒(1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杆(13),支杆(13)远离收集盒(11)的一端与第二筒体(7)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筒体(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14)和防护罩(15),蓄电池组(14)位于防护罩(15)内。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对称设置在第二筒体(7)的两侧,两个安装孔内均贯穿有插杆(16),两个插杆(16)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手柄。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7)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清理口,第二筒体(7)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盖板(17),盖板(17)与清理口相适配。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18),控制开关(18)上安装有多个控制按钮。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圆孔(6)呈等间距环形阵列排布。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杆(13)呈等间距环形排布。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5189830A|1993-03-02|Tick trap CN201451113U|2010-05-12|多功能诱捕器 BR102013017279B1|2020-05-12|Armadilha de observação mata insetos para a captura massiva e controle do bicudo do algodoeiro KR20180033014A|2018-04-02|땅바닥 설치형 잡해충 포집기 CN214339554U|2021-10-08|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 Fitzwater1988|Solutions to urban bird problems CN202456164U|2012-10-03|白蚁监测装置 CN101554150A|2009-10-14|用于杀有害动物的万能电网捕杀器及捕杀方法 AU2012211037A1|2013-08-01|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killing flying insects CN213596939U|2021-07-02|一种水利建筑堤坝 CN213663226U|2021-07-13|一种白蚁智能监测及自动杀灭装置 Baldwin2011|Developing an IPM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pocket gophers and voles in alfalfa CN210299175U|2020-04-14|一种林业防病害用诱虫灯 CN201403442Y|2010-02-17|白蚁防治系统 CN214015626U|2021-08-24|一种用于艾草病虫防治的病虫诱杀装置 CN212279553U|2021-01-05|一种林果业害虫捕杀器 CN213819467U|2021-07-30|白蚁智能监测防控装置 CN206909504U|2018-01-23|害虫诱杀装置 CN213369525U|2021-06-08|一种植物保护灭虫灯 CN206895629U|2018-01-19|白蚁监测控制装置 CN212728536U|2021-03-19|一种农业杀虫作业装置 CN212787097U|2021-03-26|一种白蚁引诱装置 JP2008142000A|2008-06-26|シロアリ誘殺方法並びにシロアリ誘導容器 CN205378722U|2016-07-13|用于柑橘种植的象鼻虫诱杀箱 CN205357842U|2016-07-06|柑橘象鼻虫灭杀箱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50157.8U|CN214339554U|2021-01-20|2021-01-20|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CN202120150157.8U| CN214339554U|2021-01-20|2021-01-20|一种白蚁监控与防治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